曾几何时,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全球鹰”、“捕食者”、X-47B、RQ-170“哨兵”、MQ-8火力侦察兵以及“神经元”和“哈比”等世界著名固定翼无人飞机或无人直升机基本上均为美欧或者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就连很早就将无人机用于战场的前苏联/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也是乏善可陈。无人机领域几乎完全被西方所霸占!而且,多数无人机均用于战略、战术侦查,情报搜集,反坦克和装甲车辆,反恐,反雷达,对海攻击,目标指示,战场中继通信以及作为高炮训练和地对空导弹部队以及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中作战训练的靶机等军事用途,用于民用领域的寥寥无几。

“捕食者”侦察无人机

  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从最原始的类似“长空一号”的喷气式靶机起步,逐步发展,在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以来一直发展缓慢,并不受到重视。直到21世纪之初,美军的“捕食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空前的“战术表演”。那一幕对于中国军队和中国军工产业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当年空袭南联盟的F117“夜鹰”隐身攻击机和新一代战斗机中的翘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22“猛禽”的出现对于中国军界和军工界的影响。面对新军事革命技术革新的浪潮,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中国的军工产业才开始逐步而迅速地将无人机作为重点军事装备来发展,并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方式,在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同时,不断力求在设计和技术上的双向突破……现而今,类似美国“捕食者”的“彩虹”4,奋起直追美国”全球鹰”高空侦察无人机的成飞“翔龙”系列高空无人侦察机,以及久未谋面的“暗剑”无人战斗机和造型新颖的“绝影”无人直升机等,均体现了中国军工产业在无人机的研发与运用上奋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努力。

  可以这么说,在未来5-10年之内,中国军用无人机无论在技术还是型号或者在运用上均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点,没有悬念!无人机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前景已经无需再赘述。它们将是未来战场的主力之一。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场景:数十到数百架无人机飞向目标集群,耗尽对方的地对空和空对空弹药并实施反雷达等攻击,然后有人空中作战力量扑上去进行目标“收割”……

  在军事领域,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算是后起之秀,但在民用领域,中国虽然不是首创者,却是不折不扣的开拓者。

  在欧美发达国家,过去的无人机是奢侈品,价格昂贵,购买成本较高,使用成本也高,在民用领域应用得并不广泛。自从中国开始涉足该领域,依靠中国较低的人力物力成本所带来的较低的研发生产成本,无人机价格变得极为低廉。从四月下旬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国际模型展上的展品获悉,某成立不久的小型无人机公司研制的一架直径在20-30厘米之间的四发遥控无人机,价格只有500多元,即便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算上关税和物流成本等费用,价格也不到1500元(大批量运输,走海运,包括遥控设备在内)。而最小的手掌大小(不包括手指)的遥控无人机价格只有200余元人民币。这样廉价的无人机也可以安装高清摄像头、视频无线传输等高效能的设备。即便是一些大型的遥控多功能无人机,价格也只有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人民币。对于工农业或者商业应用来说,这一价格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用无人机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在包括农林牧渔、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建筑房地产行业、新闻媒体和影视拍摄等领域逐渐萌芽并迅速发展壮大。其中典型的应用有农作物估产、农药喷洒、森林防火、航空测绘、中高空航拍摄影、电力巡线、影视剧拍摄、安保巡逻、物流输送等。无人机,尤其是电动无人机,不仅为这些工作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以电力巡线为例,如果专用的电力巡线无人机研制成功,并成功取代有人驾驶的直升机和地面人力用于电力巡线,全国平均每年可以减少直升机采购以及直升机飞行数百到数千个起落,减少包括机场建设费用、飞行员聘用、燃油消耗、飞机修理维护、机场设备维护以及地面巡线的人力和物力等总计可达数十亿元。另外,无人机的起飞准备时间短,可操作性较强,故障率较低,受天气影响较小,可以二十四小时工作,而且对于人的危险可以基本消除,可以大大提升电力巡线的效率,减少误差。这也能及时发现故障位置,迅速为国家电力输送系统排除故障,减少损失。

  国际知名产品销售公司亚马逊正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美国本土实验测试无人机送快递,每件成本能降低到仅约1美元(约6元人民币),配送时效也提升至最快30分钟送达。成本比人工快递降低50%到87.5%(人工快递费用约为2-8美元)。DHL以及国内的顺丰等物流企业也在实验无人机送快递。

  这其中,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兴起功不可没。中国廉价无人机的万花齐放,大大地降低了无人机的采购价格和应用门槛,让无人机从“奢侈品”变成了“廉价品”,从而飞入了“千家万户”!以目前无人机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大疆无人机公司为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大疆制造的无人机已经占据了美国获批使用无人机的129家公司中的61家的市场,市场份额高达47%,排名第一并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在695家待批准的公司中,将近400家公司申请了使用大疆的无人机。预计,在未来大疆会占到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在消费市场上占的份额将会达到80%甚至更多。中国的大疆,法国的Parrot,美国的3D Robotics以及德国AscTec是小型无人机生产商中的“四大天王”。其中,3D Robotics是大疆无人机公司在北美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此外,瑞士传感器制造商senseFly、加拿大无人机厂商Aeryon、瑞典萨博集团以及数量众多的军用无人机厂商,都想在中小型无人机领域大展拳脚并在快速跟进。

大疆Phantom 2 Vision四旋翼无人机

  大疆无人机公司目前是中小型无人机领域的霸主,并迫使竞争对手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准并降低产品价格,从而使无人机变的更加的亲民廉价,带动各个企业在某些业务领域进行一次产业革命,并使无人机变成平民的消费品。中国的无人机厂商开创了无人机普及化的新时代!

大疆inspire(也称“悟”)四旋翼无人机

  从2015年中国国际模型展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一势头无比迅猛的一面。整个展会虽然仍旧以“模型展”为名,但是无人机已经占据了该展会的展品数量和展商数量的30%以上,并成为本届展会的主流和最大的亮点。也许未来该展会更名为“中国国际中小型无人机展” 更加的恰如其分。展会上的多数中小型无人机的生产厂商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于大疆无人机公司的“羡慕”与效仿之情,均以大疆无人机公司为奋斗和发展的目标,欲在中国乃至世界民用以及军民两用无人机的舞台上一展拳脚。相信在该领域,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

2015年中国国际模型展上展出的八旋翼无人机

2015年中国国际模型展上展出的体积较小的无人机,虽然小型,但是同样具有航拍、图传等功能

2015年中国国际模型展上展出无人机,这种设计安全性较高,抗摔性较强

  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可谓万花齐放,不断创新,各个档次,各种样式的无人机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中国的中小厂商的无人机产品多数技术层次都比较低,很多基本相当于放大版的带摄像头的遥控玩具;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类似美国RQ170、RQ180以及X47B这样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无人机还是半空白状态;设计和定位上,有很多重叠,许多厂商的产品存在重复和无序竞争,难免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重复投入;缺乏详细统一的无人机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以用于电力巡线、民用地质测绘和高空长航时通信中继等专业领域的先进无人机型号还是处于空白状态,产品存在较大的缺位;大型无人机仍旧以军用为主,民用的寥寥无几;国内多数企业对于无人机的使用的认知还不足,专业无人机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以出口为导向的无人机产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未知性;无人机的使用还存在着诸多的限制……

  无论怎样,中国的军用和民用以及军民两用的无人机产业都将前途无量,目前国内市场的方兴未艾只是暂时的。中国的无人机的发展终将和工业/仿生机器人、新能源技术一起成为新生产技术的三驾马车,推动世界各国传统产业进行一次新的生产技术革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只要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我们这一次将不会再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我们可以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