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智慧旅行综合今年黄金周期间旅游市场各方面动态信息,分析了2014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几大特点与动态——国内游热闹非凡、入境游持续下降、出境游呈五大特点。
一、从政府层面及政策层面上来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和旅游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国庆节旅游工作的通知》精神,都进行了积极的部署,以及认真的落实。很多热门的景区、景点都做到了提前预判评估、特别在吸取了往年配套预案跟不上实际情况的经验,制定了更加周全的应对预案,认真做好市场检查,全力保障国庆期间游客出行顺利。
根据国家旅游局官网通报显示,节前节中,江苏、海南、湖北等省领导亲自带队,赴各旅游景区实地检查旅游市场运行及安全保障情况;上海、湖南、福建、贵州、云南等地旅游部门,积极开展假期旅游检查,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加大旅游执法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没有出现往年类似华山、九寨沟等景点人满为患的极端拥挤现象,出行游客总体更加有秩序和讲文明,这得益于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传统热门景点通过推出分时段进入、车辆限行分流、景点志愿者引导、旅游电子行程单应用等多种智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是国务院重视的成果,更是智慧旅游的技术手段与旅游大数据预报预测的成果,同时也是文明旅游推广初具成效的印证。
二、在旅游安全方面,国家旅游局共接到安全事故报告2起,死亡4人。其中一起发生在南非,一辆载有20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于10月1日发生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另一起发生在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第一峰景区于9月30日晚发生游客溺水事故,死亡1人。
在南非旅游团交通事故发生后,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采取应急响应,排查出游团队情况并与可能为事发团队的领队联系、提醒告知。同时,组团社所在地北京市领导高度重视,市旅游委紧急响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联络有关单位,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全力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可以说,在马航等多起旅游安全事故频发之后,游客已将出行安全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去看待,旅游保险、自驾游安全须知等都已不再需要旅行社、交警等提醒,游客自己主动提出的比例大幅提升,虽然代价是惨痛而沉重的,但却是一个好的趋势。
三、入境游持续下降
从几家入境游组团社了解情况看,黄金周期间的外国游客接待比平日还少。一则外国担心中国主要景区景点的“人山人海”;二则宾馆、旅游交通等资源涨价;三则人民币升值,加之日本等国采取吸引东南亚各国游客的优惠政策。入境游持续低迷,今年可能出现旅游贸易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一个与中国旅游大发展不相符的现象。
四、出境游市场依旧火爆,并呈现5大特征
今年出境旅游依旧火爆,黄金周期间大批赴韩国、美国购物旅游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小编采访了金棕榈旅游行业资深分析师刘丹,她认为今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游旅游市场呈现以下5大特征:
1、国庆黄金周出境旅游仍以亚洲为主
从洲际市场来看,亚洲市场占总市场的95.17%,仍为最主要目的地大洲;欧洲市场占2.56%;大洋洲市场占总市场的1.55%;美洲市场占总市场的份额较小,为0.47%;非洲占比0.25%。
2、目的地市场遭洗牌,日本上升最快,香港下降25.8%。
2014年排名前五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依次是:韩国、台湾、日本、泰国、澳大利亚。其中,香港因为“占中”事件,今年国庆期间大陆游客较往年下降约26%左右,可以说今年的国庆对香港而已无疑是一个难熬的寒冬。
3、首尔&济州岛组合线路为最热门线路
2014年十一黄金周最火的亚洲线路是 “韩国首尔5日游” ,以67.71%的市场份额称霸5日游市场。其余热门游线路分别为:日本、日本+韩国、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4、济州岛、普吉岛、巴厘岛为国庆最受欢迎海岛
国庆期间,选择境外海岛旅游的游客,有65.55%选择济州岛,21.63%选择普吉岛,8.8%选择巴厘岛。此外,克里特岛、卡布里岛、巴淡岛等冷门岛屿也逐步兴起。可以看出,免签海岛游依旧是主流选择,特别是习大大出访普吉岛之后更是为普吉岛旅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5、出行多以5、6日游为主
由于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放假时间相距甚远,导致多数人不会选择拼假出游,所以今年游客最偏爱5日游,取代了去年居首的六日游,相信避开首日人流高峰和交通高峰以及留出一天调整身心准备工作是选择5日有的重要因素。
五、国内旅游市场趋向成熟,出游方式更加多元化
从黄金周这7天的市场表现和监测数据来看,游客选择出行时间、目的地更加理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许多家庭选择城市周边游,出行时间多为假期中段,避开了高速公路出行高峰。
同时,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逐步完善,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次,今年“十一”期间,游客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
一是自驾游成为市场主力军。长假的第二、三天,阳朔迎来自驾游的高峰,至4日达到高位;四川九寨沟长假期间共接待自助、自驾游客近11万人次,占旅游接待人数的65%以上。二是高铁游成为人们主要出游方式。
福建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中部城市群以及京津冀等中远程旅游市场通过高铁加速融合,形成了三大“高铁旅游圈”。三是水上旅游线路受到游客高度关注。三峡旅游人数同比增长接近100%;国际邮轮出行航期次数不断增加,出行游客同比去年增长50%以上。